2009年7月18日 星期六

鍾理和全集(心得寫作)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9623蕭伊廷


美麗之洋,婆娑之島。這塊蓬萊寶島,歷經原民的繁衍,荷西的盤據,明鄭的墾殖,以及滿清的經略,台灣雖曾由異國統治,但卻能融合各方文化,兼容並蓄,豐富多元。看那巍巍的玉山,讀那璀璨的文史,身為台灣人,應知台灣事。


1960年至1980年代,誕生了許多鄉土寫實作家,他們堅韌的生命,永不向噩運低頭。其中我最想要瞭解的就是 鍾理和 先生,是什麼讓他有毅力在這困苦的環境和疾病的困擾之下繼續寫作呢?


鍾理和,生於民國4年,猝於民國49年。幼年受過日文和漢文教育,寫作生涯很短,大約只有9年,他就像流星一樣燦爛的劃過天邊,但又隨即消逝在無際的星幕裡。多舛的命運,鍛鍊他堅韌的意志。那不被祝福的同姓婚姻,受盡異樣眼光。幼子早夭,貧病交迫,辭世前飽受肺疾折磨,但他像風中挺立的大樹,雖然拚命的想要生存下去,想要繼續他寫作生命,可是卻敵不過大自然的力量,硬生生的被折成了兩截。終於1960年在改定他的中篇小說《雨》時,與世長辭了。


在《鍾理和全集》中,收錄了各式故事。其中我最喜歡的一篇是「野茫茫」,敘述在困苦的環境中,鍾理和的小兒子不幸夭折,讓他失去了內心的希望,讓他身旁的人們更加堅信「同姓婚姻」是不被允許的。整篇文章充滿了父親對愛子之死的悔恨,還有回憶家人之間生動寫實的互動。


鍾理和的文筆既沒有華麗的詞藻,也沒有炫奇的內容,就只是簡簡單單,以他客觀、平實的筆調,描繪出他所見所聞和感受,少了那些文謅謅的亢言贅字,這反而是一針見血的。文學就像一場接力賽,每一位作家都是跑者,需要一次次的「傳」「接」才會有進步,缺一不可,如果沒有鍾理和,接力便少了一個環結,那該怎麼繼續下去呢?他的文章之所以那麼平實,不忿怒也不咆哮,或許是他已看透了人世的險惡和人們猙獰的面容,就像一個歷經滄桑的人,平靜、客觀的看待這一切。我想「與其鏽壞、不如用壞」就是他人生最後的寫照吧,像堅韌的小草,不服輸的跟命運對抗,一直到死前都沒有放棄寫作,「不經一番寒徹骨,焉得梅花撲鼻香?」也就是逆境才造就了鍾理和啊!


回顧鍾理和的一生,有許多是非曲直,原本年輕有為的少年,卻因為不被接受的婚姻,變成了貧窮的作家。唯一不變的是對寫作的堅持,這股堅持令他連死前都不停地在寫,也因為這股堅持,我們才有如此的好書,才有如此的楷模!「倒在血泊中的筆耕者」─鍾理和以其貧賤不移的精神,見證台灣文史堅苦卓越的一頁!


 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